機構簡介
社團註冊編號:CI 0468623 | 獲豁免繳稅編號:91/1498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於1960年7月由創辦人杜學魁先生成立,原名「防止自殺會」(Suicide Prevention Society);機構後期於1963年10月在本港社團註冊處正式註冊為「香港撒瑪利亞會」(The Hong Kong Samaritans),後於1976年易名為「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The Samaritan Befrienders Hong Kong)。本會並無任何宗教立場,藉着聖經中好撒瑪利亞人友善博愛、助人為樂的精神作榜樣,對絕望及瀕臨困境人士伸出同情之手,並予以扶持及適當的情緒輔導,達成助人自助的目標。
使命及精神
使命宣言
發揚人類善美的本質,以愛心、耐性及同情,建立人際間互助、互勉、互愛的精神。
我們的使命
基於人道立場,協助面臨各種困難、陷於孤獨與沮喪的人士,鼓勵他們重建求生信念。透過演說、講座、刊物、調查報告等方式,宣傳及推廣本會的服務精神。協助東南亞及香港鄰近地區,建立與本會性質及目標相同的組織。
我們的精神
-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成立的目的是要發揚人類善美的本質,以愛心、耐性及同情,建立人際間互助、互勉、互愛的精神。
- 我們讓絕望、無助、有自殺意圖的人士,在有需要時可以找到聆聽者,訴說內心的痛苦和困擾。
- 我們讓求助者感到被接納和支持,從而克服情緒困擾、面對問題。
- 我們尊重求助者的自決權,即使他們決定要自殺,他們亦可以隨時終止與我們的聯絡。
- 我們尊重求助者的私隱權,在未經求助者同意之前,我們絕不會向會外人士洩露其個人資料,但為了提供有效的服務,本會主席及督導人員有權知道求助者的談話內容。若求助者不能接納,我們將不會提供服務。
發展歷程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早於1960年7月成立,創辦人是杜學魁先生,原名「防止自殺會」,乃當時亞洲同類組織之首創。圖中為杜學魁先生(右)出席於年度大會。
創辦人杜學魁先生與慕光中學的幾位老師本著對人類真、善、美的信念,並發揚聖經中撒瑪利亞人熱心助人的精神,用愛心及耐性,以書信形式解答求助者的各種困擾。
機構第一個會徽,是海上有一座七層塔,外圍是一個教生圈,設計寓意「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佛塔)」,會徽一直沿用至1981年。
機構第一位受薪職員兼義工趙孔煥先生(趙伯),六十年代初加入本會,在會服務二十多年,鞠躬盡瘁。
1962年,機構成為「國際防止自殺會」成員,與國際上提供類似服務的會社保持密切的聯繫。
1977年11月成為香港公益金會員機構。
1981年新會徽誕生,從抽象的構圖中,可以看到兩個人面對面,手握手,用會名組成一個問號,箇中的意思是互助、互勉、互愛,一起解決疑難,充份表達本會的精神。會徽一直沿用至2015年。
1981年7月於創藝映業公司假座利舞台戲院舉行「失業生」慈善首映禮。
1981年7月於創藝映業公司假座利舞台戲院舉行「失業生」慈善首映禮。
1982年,鑑於英語部外國人士的服務理念及想法跟中文部的會員有所分歧,有違機構原本的服務精神,灣仔辦事處於6月1日正式關閉,所有服務在樂富邨老虎岩辦事處提供。
1983年樂富邨老虎岩辦事處。
1983年樂富邨老虎岩辦事處。
1984年5月6日在城門水塘舉辦本會首個慈善步行籌款,藉以籌募經費,在各會員會友的努力下,共304人參加,籌得善款約10萬元。
1984年5月6日在城門水塘舉辦本會首個慈善步行籌款,藉以籌募經費,在各會員會友的努力下,共304人參加,籌得善款約10萬元。
隨著會務不斷發展,樂富邨老虎岩會所的空間實在不敷應用,到1985年11月,會所遷至順利邨利富樓,面積較舊會址大兩倍多,設備亦相應增加,包括會議室、職員工作間及四個電話間等。
隨著會務不斷發展,樂富邨老虎岩會所的空間實在不敷應用,到1985年11月,會所遷至順利邨利富樓,面積較舊會址大兩倍多,設備亦相應增加,包括會議室、職員工作間及四個電話間等。
隨著會務不斷發展,樂富邨老虎岩會所的空間實在不敷應用,到1985年11月,會所遷至順利邨利富樓,面積較舊會址大兩倍多,設備亦相應增加,包括會議室、職員工作間及四個電話間等。
1986年2月舉行順利邨新會所開幕典禮,當時社聯總幹事兼立法局議員許賢發先生等主持會所剪綵儀式,並參觀會所。
1988年1月3日,中國大陸第一個防治自殺機構—廣州培愛防治自殺中心成立。同年10月尾,機構一行十一人,在當年主席繆國玲小姐帶領下抵穗訪問該中心。大家交流了開展防治自殺活動的做法和體會,研討有關社會自殺問題。
1996年正式遷入彩虹會所,於11月舉行了盛大的會所啓用典禮。本會邀請到當年社會福利署署長梁建邦太平紳士、香港賽馬會會員事務司歐陽贊邦先生等人蒞臨剪綵。熱線中心因而正式成立。
由於會務不斷發展,位於順利邨會所已不敷應用,在社會福利署的協助下,本會於1996年獲房屋署撥出彩虹邨金華樓(現址),作為額外會所。
1996年正式遷入彩虹會所,於11月舉行了盛大的會所啓用典禮。本會邀請到當年社會福利署署長梁建邦太平紳士、香港賽馬會會員事務司歐陽贊邦先生等人蒞臨剪綵。熱線中心因而正式成立。
1996年正式遷入彩虹會所,於11月舉行了盛大的會所啓用典禮。本會邀請到當年社會福利署署長梁建邦太平紳士、香港賽馬會會員事務司歐陽贊邦先生等人蒞臨剪綵。熱線中心因而正式成立。
自殺危機處理中心於2002年3月獲奬券基金撥款成立,致力為中度至高度身處自殺機人士、自殺危機關顧者及自殺身故者親友提供個案輔導、諮詣及小組服務,幫助服務對象重建求生的信念,鞏固他們應付危機的能力。
順利邨服務中心於2002年月遷往白田中心第三座,同年12月正式開幕並投入服務。
順利邨服務中心於2002年月遷往白田中心第三座,同年12月正式開幕並投入服務。
2004年有見自殺身故者親友對服務的需求,中心於2004年9月成立香港首個為自殺身故者親友而設的支援小組,通過一站式的輔導、治療性小組及持續支援工作,協助他們步出陰霾,面對未來生活。
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大地震,熱線中心舉辦了「平伏心中的餘震」分享聚會,並且和四川華西醫院及青年發展基金合作,為四川華西醫院的輔導人員舉辦了為期3天的災後防止自殺熱線輔導課程。
2010年4月成立全港首個網上防止自殺計劃 — 自殺.自療.互助舍,此網站更曾勇奪2012年度「香港十大『.hk』網站選舉」非商業組的金奬。
以論壇劇場為藍本的「你的生命•你的選擇」生命劇場於2012年正式展開,對象以中學生及大眾為主。觀眾透過訪問劇中人、替代角色、改寫劇本等形式,為處於困境的劇中人克服困境,避免悲劇的發生。過程中讓觀眾多角度剖釋問題,領略生命可貴。
為填補服務空隙,2017年正式推行「反轉童話」生命劇場,讓小學生也可以以互動劇場的形式認識、討論及反思與他人相處的問題。
由於本會白田中心原本座落的會址需交回房屋署拆卸,我們於2014年7月 31 日遷往白田邨瑞田樓B座一單位。該新中心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基金及獎券基金共撥款作裝修及購置設備,使我們提供服務的環境更完善。
2014年舉辦第一屆「黑夜見黎明」慈善城市定向比賽。
2015年位於白田邨瑞田樓B座總部開幕禮,邀請到社會福利署署長葉文娟太平紳士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高級經理陳載英女士蒞臨主禮,並主持機構新會徽揭幕儀式。
2015年機構徽號再次更新,從抽象的構圖中,可以看到兩個人面對面,留白的地方是一個燭台發出光亮,意思是互助、同行、傾聽及黑暗中總有亮光,充份表達機構的精神。
賽馬會生命偶遇資源計劃(教師及社工培訓)自2016年10月開始,中心為學校及青少年服務單位提供專業培訓予教師及社工,內容包括本港學生自殺現象概覽、自殺危機徵兆、高危個案識別及自殺危機初步介入等。期望把我們的知識、臨床經驗和技巧,分享予前線教師及社工,協助他們應對青少年自殺問題帶來的挑戰。
2017年舉辦第一屆「麥兜慈善跑」。
2018年10月更推出「Lifetube」網上生命教育平台,以文章、動畫及短片等分享關於生命教育、情緒病、親子關係及心理學等資訊。以輕鬆「貼地」的手法宣傳珍惜生命、預防自殺的訊息。
2018年「真心話室」更發展成為「Chat窿」(網上聯天服務),除了提供網站版本,更有手機iOS及安卓應用程式提供即時網上情緒疏導。
2011-2021年
2020年 – 1月「英語情緒支援熱線」開展
2019年 – 7月「Life Angels 防止自殺服務 – 網上短訊支援計劃」開展,服務至2020年3月。
2018年 – 「真心話室」更發展成為「Chat窿」(網上聊天服務)
2018年 – 10月更推出「Lifetube」網上生命教育平台
2017年 – 舉辦第一屆「麥兜慈善跑」
2016年 – 10月「賽馬會生命偶遇資源計劃」開展
2015年 – 機構第三個會徽誕生,沿用至今
2015年 – 2015年白田邨瑞田樓B座總部開幕禮
2014年 – 舉辦第一屆「黑夜見黎明」慈善城市定向比賽
2014年 – 本會總部由白田中心第三座遷往白田邨瑞田樓B座(現址)
2012年 – 「生命劇場」開展
2001 - 2010年
2010年 – 4月「自殺.自療.互助舍」開展
2008年 – 「網蹤人計劃」開展
2006年 – 「越嶺專業培訓及發展中心」成立
2004年 – 9月開展香港首個為自殺身故者親友而設的支援小組「活出彩虹服務」
2003年 – 「賽馬會生命教育資源閣」啟用
2002年 – 順利邨服務中心遷往白田中心第三座,同年12月正式開幕並投入服務
2002年 – 3月「自殺危機處理中心」獲奬券基金撥款成立
2002年 – 5月「生命教育中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開辦「防止自殺教育計劃」而成立
1981 - 2000年
1996年 – 正式遷入彩虹會址,「熱線中心」因而成立
1995年 – 在社會福利署的協助下,本會獲房屋署撥出彩虹邨金華樓(現址),作為額外會址
1994年 –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由社團註冊轉為公司註冊
1986年 – 2月舉行順利邨新會所開幕典禮
1985年 – 11月本會樂富邨老虎岩會所遷至順利邨利富樓
1984年 – 5月6日舉辦本會首個慈善步行籌款
1981年 – 7月舉行「失業生」慈善首映禮
1981年 – 機構第二個會徽誕生,是抽象圖形,會徽一直沿用至2015年
1960 - 1980年
1977年 – 11月成為香港公益金會員機構
1976年 – 機構名更改為「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1975年 – 4月舉辦第一期熱線義工訓練
1963年 – 10月在香港社團註冊處正式註冊,易名為「香港撒瑪利亞會」
1962年 – 成為「國際防止自殺會」成員
1960年 – 機構第一個貌似「救生圈」的會徽誕生,會徽一直沿用至1981年
1960年 – 「防止自殺會成立」成立
服務架構

生命教育中心
防止自殺教育計劃
– – – – – – – – – – – – –
Lifetube
(網上生命教育平台)
– – – – – – – – – – – – –
生命劇場
– – – – – – – – – – – – –
社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