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自殺者親友關懷日的背景及目的
1999年,曾經歷父親自殺事故的美國參議員Harry Reid,向參議院提出將每年11月美國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前的星期六定為「國際自殺者親友關懷日」(International Survivors of Suicide Loss Day)。2024年的國際自殺者親友關懷日的日期是11月23日,在這天,自殺者的家屬、親人和好友,可以透過不同活動,包括個案輔導、小組聚會、探訪同路人等,釋放情緒、追思悼念、互相安慰和鼓勵,以及訴說和傾聽彼此的故事。這一天也可讓政府、團體和機構用來強調防止自殺和精神健康的重要,共同提高意識和理解,創造一個讓大眾感到舒適尋求幫助的環境,讓社區積極支援受自殺影響的人,有助社會打破對自殺的污名。
為何要關懷自殺者親友 ?
有「美國自殺學之父」之稱的史奈德門(Shneidman)教授指出,1名自殺者足以令他/她身邊6至30位親人或朋友帶來心靈創傷,其中包括:父母、子女、配偶或戀人、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同事或鄰居等。香港每年約有1,000人自殺,即至少每年有6,000至30,000多名自殺者親友受影響,有研究顯示自殺者親友的自殺意念較一般人高,是自殺的高危群體。除了這些數字,還有許多嘗試自殺或有嚴重的自殺念頭的人。每一次自殺或自殺未遂都對自殺者親友、家庭、社區和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而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而國際自殺者親友關懷日這一天正正能提醒我們自殺這件事對朋友、家庭和社區的廣泛影響,並鼓勵大眾對自殺者親友表達慰問與支持。
若有親人因非自然原因離世(例如意外、謀殺和自殺),家屬既要處理大量善後、治喪和死亡登記,又要處理內心因親人突然離去的傷痛,若是自殺離世的家屬所受的傷更甚,箇中感受實非外人所道。他們除了面對喪親的傷痛之外,內心還會出現很多鬱結,包括疑惑與不解、內疚與自責、羞恥、孤單、被遺棄、忿怒、抑壓,甚至出現自殺的想法。曾多次聽到自殺身故者親友說:「如果要用我的性命去換取他的生存,我會毫不猶豫地接受。」據海外和本中心的研究,自殺者家屬除了面對自責、內疚、憤怒和無望外,更容易出現如抑鬱症或創傷後壓力症等心理問題,甚至出現自殺的行為。
自殺者親友在面對事件時,普遍在生理、認知、行為及社交層面出現以下反應:
生理反應 | 肌肉緊張、呼吸困難及心跳加速、失眠、胃口改變、失去活力、疲倦等。 |
認知反應 | 拒絕承認親友自殺身亡的事實,可能會歸因於意外、被害或希望只是一場惡夢。常想著幾個問題: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事?他當時在想甚麼?他是否有想過我? |
行為反應 | 不斷尋求真相,重覆嘗試串連事發前自殺者的生活和說話片段,又或求神問卜努力尋找「負責人」,把事件歸咎於自己或其他親友對已故者的疏忽和應負上的責任,盡可能為已故者完成未完的心願,自言自語、無法信任他人。 |
社交反應 | 感到孤單和沒有人了解自己的處境,變得退縮而不願與人交往,影響日常生活。 |
學術研究
本會於2004年至2007年所做的一項「香港人自殺成因探討」研究,是香港首項包括關注自殺者家屬所面對的問題的學術研究,訪問了150名年齡介乎15至59歲的自殺者家屬,他們的親戚及朋友都是在2002年8月至2004年12月期間自殺身亡 的。訪問除了問及自殺者的精神狀況、生理狀況、家庭背景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交及生活因素外,亦包括受訪家屬在哀傷期內對自殺的觀點、感覺、心理上、社交上和身體上的適應。
研究發現他 / 她們在親人自殺離世後會出現感到壓力(45.4%)、孤單(31.3%)、焦慮(42.7%)、在日常生活中遇上困難(17.5%)和感到迷惘(49.7%)等。亦有身體上的痛楚,例如頭痛及背痛。此外,他們也會因家人自殺而感到羞恥,部份亦受到傳媒自殺報導的影響。
關顧服務
自殺者親友面對身邊人自殺所產生的負面思想若不妥善處理,不但會影響他們面對日後的生活,更可能導致他們患上抑鬱症,甚至傷害自己再次令身邊人承受更深的傷害。故此,本會的自殺危機處理中心於2004年9月成立全港首個「自殺死亡人士親友自助小組」,希望透過小組幫助組員走出困境,讓遇到同類困擾的人士,走在一起,彼此在互相支持的環境下,好好面對和適應新生活,達致助人自助的目標,携手走出困境,重過正常生活。小組的組員均曾經歷親友自殺身故,組員可在小組中找到一群能與自己感同身受和互相信任的伙伴,大家互相支持、分享經歷,透過定期聚會和講座,從而認識自身壓力及情緒處理,挽手共勉,一起跨越困境。
「自殺死亡人士親友自助小組」其後改名「活出彩虹服務」,寓意組員跨過傷痛,活出彩虹。由於「活出彩虹服務」成效顯著,本會於2009年11月獲社會福利署進一步撥款,為自殺者親友推出一站式的「活出彩虹服務」;包括自殺身故者親友個案輔導、「未完的小說」自殺身故者親友治療性小組、「心靈種籽」自殺身故者親友治療性小組以及「活出彩虹」自殺身故者親友支援小組。
短片回顧
備註:相關內容可從08:37至10:15,以及14:03至17:08觀看。
身邊人或協助者該做及不該做的事
該做的事 |
不該做的事 |
O 主動表達關懷及聆聽
– 可令在傷痛中的親友減低焦慮,並將複雜的情緒傾訴出來,從而得到心靈醫治。 |
X 避免強迫親友表達感受
– 尊重和接受親友的心理步伐,若他們暫不需要或不願接受,過分關懷可能會對他們帶來壓力而變得弄巧成拙。 |
O 耐心聆聽和鼓勵
– 親友會重複表達及講述同樣的經歷和感受,鼓勵他們表達感受並耐心聆聽,有助醫治他們的哀傷。 |
X 避免為親友解答他們在哀傷過程中的疑問
– 面對已故者自殺的決定,親友會產生許多疑問,例如已故者自殺的原因,不要代他們作答。 |
O 稱呼已故者的名字
– 當與親友談及有關已故者時,以已故者的名字作稱呼,讓親友感到大家對已故者的尊重和憶念。 |
X 避免加諸個人的價值觀及見解
– 如難以理解、未能認同親友的價值觀及見解,或對於已故者的自殺決定持不同意見,不宜作出個人的批判、指責或偏見。 |
O 保持接受態度
– 面對親友自殺死亡的消息會帶來許多複雜情緒,應對親友保持接納的態度,讓他們表達情緒,不要對他們激烈的情緒感到害怕。 |
X 避免成為親友在哀傷過程中的帶領者
– 避免主觀地叫他們這刻「應該如何感受」 或「應該怎樣做才對」。 |
O 保持尊重及同理心
– 部分人會因親友自殺離世而感到難以啟齒,可嘗試明白他們的心情,並對他們的看法及感受表示尊重。 |
X 避免獨自協助親友過渡哀傷
– 單憑一己之力未必能完全協助親友走出哀傷,宜主動協助他們尋求專業的援助,例如本會「活出彩虹服務」,能更有效地集合不同的力量,協助親友走出困局,積極面對人生。 |
自殺者親友活得更好貼士
– 毋須羞恥、自責,學習放下疑問:緊記已故者傷害自己的決定非自己責任,毋須為親友自殺死亡感到羞恥、自責。
– 不要害怕哭泣:給自己時間去醫治哀傷,相信哀傷可以過渡。
– 生理反應嚴重要求醫:身體出現不適如頭痛或失眠屬正常情況,但若情況嚴重,必須求醫。
– 勇於表達情緒或感受:如哭泣、向可信任的人傾訴和分享,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
– 不要傷害自己:當出現傷害自己的想法時,不要跟著進行。
– 留意其他親友感受:留意其他親友的痛苦和感受,互相關懷和支持。
– 容忍不明白自己感受和需要的人:他們可能只是力不從心,不懂得如何體諒和關心。
– 嘗試開展新生活:先暫緩一些重要決定,回想欣賞自己的事情,接受這些經歷成為人生的一部份,繼續好好生活下去。
– 參加自助支援小組:與同路人分享經歷和傷痛,互相幫助。
如果您正在照顧有自殺危機的人,可以聯絡朋友專線「同理frd ‧ 陪你聽」☎️ 2389 2227 或 WhatsApp 💬 5779 7356。如您自己也正面對情緒困擾,甚至有自殺的想法,請尋求專業支援。自殺者親友也必須照顧自己的精神健康和福祉,並在需要時尋求協助。
查詢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公共傳訊部
電話:2363 7533
電郵:care@sbhk.org.hk